3.jpg

在中國古代史料中曾有「伏羲嚐百藥」、「神農嚐百草,一日而遇七十毒」等記載。

神農氏的《神農本草經》大約在西元前2500年寫成,其使用365種藥物(植物為藥用植物的乾燥部分),其中有許多甚至是今日所使用的藥用植物,例如:大黃(Rhei rhisoma)、樟腦(camphor)、茶葉(Theae folium)、鬼臼(Podophyllum)、龍膽屬(the great yellow gentian)、人參(ginseng)、蔓陀蘿(jimson weed)、肉桂(cinnamon bark)、麻黃(ephedra)。

藥用植物的發現與利用,是古代人類經過長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應用所逐漸積累的知識,
而中國在春秋戰國之時,已有關於藥用植物的文字記載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,簡稱《本經》,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,作者不詳,約成書於秦漢時期。

清代孫星衍認為這部書或有可能源自神農、黃帝之時,當時雖無文字,但藥石知識相傳不絕,後來再經由歷代的名家所修訂、增補。
本書將藥分為上品、中品、下品,記載藥物共365種。

其中有植物藥252種,動物藥67種,礦物藥46種(此為根據清代顧觀光的輯本所統計之數目,在其他各本,互有出入),
依據藥物的性能與使用目的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品。

上品120種,無毒,大部分屬於滋補強壯之品,例如人參、甘草、地黃、大棗等,可以久服。

中品120種,無毒或有毒,
其中有的能補虛扶弱,例如百合、當歸、龍眼、鹿茸等;
有的能祛邪抗病,例如黃連、麻黃、白芷、黃芩等。

下品125種,有毒者居多,能祛邪破積,例如大黃、烏頭、甘遂、巴豆等,不可久服。

#神農本草經概略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行銷人-國偉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《行銷人-國偉》 的頭像
    《行銷人-國偉》

    行銷人5.3-國偉

    《行銷人-國偉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